病例视频
相关文章
-
恶性肿瘤发生脑转移后就没有手术治疗机会吗?三博张明山主任这样说…
2021-08-30
-
48岁女性肚子变大,不是长胖和怀孕,竟是盆腔藏有包块
文源:重庆三博长安医院微信公众号 盆腔包块 6月14日,我院妇产科来了一名女患者小小,近5个月来,她的肚子逐渐2021-08-30
-
昭通33岁男子视物模糊、重影,检查结果惊出冷汗,竟是罕见恶性生殖细胞瘤!
供稿:昆明三博脑科医院 昭通一名男子,5个月前出现视物模糊,并没有太在意,本以为是只是手机玩多了视力下降而2021-08-06
-
昆明三博完成云南首例巴氯芬泵植入治疗四肢痉挛性瘫痪,术后改善明显,苦熬11年的22岁女孩重燃生活希望!
5月24日,昆明三博脑科医院副院长、神经外科一病区主任任杰带领团队,在省内率先成功开展首例巴氯芬泵植入治疗2021-06-11
-
6岁女童“生命禁区--脑干”长恶性肿瘤,手术后“绝处逢生”!
脑干作为神经外科领域的“手术禁区”,其肿瘤切除难度之高、瘫痪/面瘫等手术风险之大,一直以来都是神外医生们2021-03-23
特发性震颤:十年手抖 一朝止震
2018-11-29 10:50 作者:三博脑科医院
供稿:昆明三博脑科医院
“我之前觉得是自己年纪大了,难免有点身体上的不舒服。没想到手越来越抖,试过很多的方法始终不见效,10年了,以为没法治了!“昆明三博脑科医院神经外科一病区的63岁患者老杨(化名),回忆起10年来困扰自身的手抖老毛病,这样表示。
约在十年前,老杨开始在写字、抓筷子时,右手会不受控制地抖动,慢慢地,连喝水、搬拿物品等都会不经意手抖,甚至连左手及下肢也伴随着抖动,严重影响了生活。近日,任杰主任成功为其进行了立体定向手术,解决了困扰他多年的“手抖”毛病。
不由自主手抖 小心特发性震颤
10年前,老杨发现自己的右手经常不受控制的抖动,刚开始没在意,以为症状过些天就会消失。随着时间推移病情却逐渐发展,老杨的手抖症状一再加重,如会客时喝茶或在吃饭时抖动越发明显,常将水、饭洒落一地,因此变得不好意思会见朋友,甚至不敢去亲朋好友家走动,自己痛苦不堪。
这几年间,老杨尝试了各种偏方,向多家医院求医,但药物治疗效果并不理想。近三年来,病情依旧加重,连左手和双脚也跟随着抖动,喝水、吃饭都有困难,严重影响生活。在亲戚的介绍下,老杨抱着希望来到昆明三博脑科医院就诊,经神经外科一病区主任任杰会诊后,诊断其所患为特发性震颤。
准确手术 一朝止震
入院后,任杰主任及时为老杨完善了相应检查,并详细的进行评估后,为老杨制定了周密的手术方案。
经充分的术前准备后,在局麻状态下,任杰主任利用高端的脑立体定向仪和世界的手术计划系统,有条不紊的为老杨开始了“立体定向引导下左侧丘脑腹中间核毁损术”。手术过程顺利,术中测试过程中,老杨手、脚震颤症状瞬间消失,并完成书写、喝水测试。
术前、术中测试对比
术后症状得到明显改善,老杨手、脚抖动的症状几乎完全消失,再次恢复了正常的生活,老杨的“手抖”老毛病终于被解决,手术后一周已顺利出院。
任杰主任介绍,特发性震颤又称原发性震颤,是一种常见的运动障碍性疾病。它以上肢远端的姿势性或动作性震颤,在静止情况下,患者通常不出现震颤,绝大多数震颤发生在活动时,并且震颤范围逐渐扩大,从一侧扩展至另一侧,扩展顺序无规律,有时伴有头部、口面部或声音震颤。60%的患者有家族病患史。
Q:手抖,如何判断是帕金森,还是特发性震颤?
A:由于帕金森病会手抖的知识太过“深入民心”,只要是颤抖,人们首先就会想到是帕金森病在作怪,其实特发性震颤也会手抖。
特发性震颤以震颤为症状,而帕金森病则以行动迟缓为主症,伴随震颤、僵直等症状;在震颤类型上,特发性震颤主要是姿势性或动作性震颤,呈对称性,且震颤部位主要集中为手臂、手、头、下颌和语言,而帕金森病多为静止性震颤,不呈对称性,且多为手部搓丸样震颤、下肢静止性震颤;此外,在平均首发年龄,特发性震颤多为45岁之前,而帕金森病则多集中在60岁。
Q:喝酒真的可以减轻震颤?
A:酒精的确可以暂时减轻症状,但不能长期依赖。如果过度饮酒,还可能加重震颤症状。
Q: 特发性震颤患者应注意些什么?
A:对于一些症状轻微的特发性震颤患者,平时应该多控制情绪,避免情绪紧张加重病情。而对于症状明显患者,在药物治疗配合心理治疗的同时,则可考虑外科手术。
特发性震颤患者平时生活要规律,避免劳累,注意心态平衡,尽量做一些体能锻炼,以散步、慢跑为主,多搓搓手,促进血液循环。